佛山汇康纸业有限公司
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
普通人应对疫情的方法
可谓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
有人选择食补
还有人自制“退烧贴”
“拉拉裤倒点水放冰箱里
晚上罩头上
退热效果挺好的”
不少家长都狠狠心动了
不过也有人担心:
这是个好主意吗?
据“科普中国”
医学博士徐蕴芸对此表示
非常不建议大家这样做
给发烧的孩子套个冰帽到底管用吗?
给孩子头上套冰拉拉裤,很像医疗上使用的冰帽,建议大家不要这样做。
冰帽是一种局部亚低温治疗,适用于颅脑损伤、脑水肿等患者,可以降低脑组织代谢,减少耗氧量,防止或减轻脑水肿,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。
但在临床上也不会用于其他患者,尤其不用于体质虚弱者或孕妇。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发绀、麻木和冻伤,要观察头部皮肤特别是耳廓的变化。
发烧可能3天就扛过去了,弄成冻伤可能又是个麻烦,自己也不好处理,还得去医院。
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
物理降温在很多医生科普和相关书籍上都有介绍,在传统上还是推荐的。如冷敷、温水/擦浴、冰贴、温水泡脚等。
其原理就是带走人体热量,特点是便宜、(貌似)安全、但效果持续时间短。
不过,现在物理降温最有效的场景是应用于高温中暑患者,或者和药物降温配合使用、或者在实在没有药物可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物理降温。
药物降温是越来越为大家接受的退烧方法。
最常用的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,除了退烧还有镇痛的作用。
服药时需要按照医嘱或说明书,参考患者/患儿体重。
服药过程中注意多喝水,因为退烧过程中可能会大量出汗,尤其是体弱者和婴幼儿,多补水有助于避免出现脱水、电解质不平衡等问题。
病毒感染的患儿如果服用阿司匹林,有发生瑞氏综合征(Reye综合征,RS)的风险,所以英美等国家已经强调发烧的婴儿、儿童或青少年不应服用阿司匹林。
物理降温的局限性
物理降温“貌似”安全
同时也存在一些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
物理降温过程中
这5点一定要注意
1、物理降温在传统上会建议使用32-35℃温水。
但如果患者处于发热阶段的升温期、而物理降温的水温相对偏低、患者出现颤抖,发抖会伴皮肤血管收缩,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,这导致体内温度进一步升高。
换言之,物理降温使用不当,反而增加不适感,还影响退烧效果。
2、物理降温时禁止擦拭心前区、腹部、后颈、足底,因为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敏感,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及腹泻。
3、通常不建议用酒精进行物理降温。曾有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同时,家属用75%医用酒精擦拭退热(酒精未稀释),导致患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。
4、婴幼儿、血液病患者、皮肤损伤患者禁止用酒精擦拭。
5、四肢冰凉全身发冷者也禁用物理降温,这样的患者需要使用药物降温并注意身体保暖。
物理降温上许多人存在误区
在个人防疫的其他方面
以下八个误区
要警惕!
来源|综合自科普中国、人民网科普、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等消息
本期编辑|许天怡
佛山汇康纸业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