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朕听”(zhentingwx),给皇上讲一个特别的人物故事
西游记中描写了很多家庭。如唐僧曾经有个家庭,但他的父母很早离他而去。猎户刘伯钦是个家庭,但没有其他外亲关系。还有很多皇帝的家庭,基本是父子夫妻关系,社会关系等方面不完整。等等。唯一完整的只有“牛魔王家族”,这是基于什么原因,还是对老牛的特殊偏爱?我们就来欣赏一头“老牛”和他的女人们的故事吧。
瞧老牛这一家子,说它是唯一的,在西游记中,吴承恩老爷就描写了这么一个完整的家庭,只此一家,别无分店。说它是典型的,因为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社会关系。这是偶然的事情吗?
作为家庭,首先必须有夫妻关系。没有老公老婆,就不是很完整的家庭。现在的“单亲家庭”,也必须有孩子才行。只有一个人生活的,只能算是“独身”。
老牛这方面艳福不错,家中有一位得道成仙的妻子,并且门风严谨,除了夫妻父子外,家里没有一个男丁,也几乎没与外界接触,所以不须担心“戴绿帽”。老牛还有令当今成功人士眼红的,就是有一个如花似玉的“二房太太”,人称为“玉面狐狸”。女孩子如果太过美貌,并且带点“骚味”的话,人家就说她是“狐狸精”。很多成功男士也喜欢这股味道。虽然两房夫人有些争风吃醋,但是,她们对老牛的感情还是很真挚的。老牛真的艳福不浅。
在子女方面。老牛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儿子。刚开始,他对孙小弟(孙猴子)把他儿子“害了”,有点抵触情绪,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,真相的大白,他会为这个儿子感到十分骄傲的。一是儿子练就了惊人的本事,前山更比后山高。老牛这个当老子的,堪堪与孙小弟打了个平手。可是,这个宝贝儿子竟然一口烟火,差点把孙猴子闷死了,西游中能把老孙差点憋死的无出其二。另一个是儿子被观音菩萨收为“善财童子”后,也修成正果。当今,谁不喜爱“善财童子”啊!说明红孩儿成仙后,本职工作做得不错,民间口碑也不错。
社会关系方面。老牛有一位亲弟弟,在解阳山当道士,叫做“如意真仙”。这个家伙有点本事,也很聪明,有点霸道。他学习牛大哥出租“宝扇”的经验,也将稀有资源“落胎泉”据为己有,收租放租,坐享其成。老牛还有岳父呢,就是“二太太”的父亲“万岁狐王”,虽然去世了,大家都知道老牛是“狐狸家族”的女婿。老牛还有结拜兄弟,最初与孙大圣等七个“花果山结义”,江湖义气十足,“酒肉兄弟”更是数不胜数。
我认为,吴承恩老爷故意这样刻画一个家庭,是有很深刻含意的。
西游记作为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,如果过于魔幻,就很难切入生活真实。没有生活真实的支持,就很难产生艺术真实。因此,除了将神仙佛道等人格化以外,重要的是,通过各种家庭生活的变换,使读者产生共鸣。不然,如果离生活过于遥远的话,就很难写出好作品了。基于这种考虑,将牛魔王一家,作为一个完整家庭来刻画,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唐僧取经过程中,就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了。牛魔王的故事,贯穿了大半部西游记,若隐若现,不也揭示了一个家庭的成功史,也反映了一个家庭的没落史吗?
一个家庭,充满了悲欢离合。牛魔王的一家,同样也充满了悲欢离合。
在每个家庭中,通过各种个体的变迁,与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了。刚才谈到的,牛魔王一个家庭,应该还是不错的。但是,它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后,就出现了悲欢离合,也曾出现过重大家庭危机,即“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”。“妻离”,大太太修炼成仙,“子散”,红孩儿被抓紧“监狱”;“家破”,原来好好的家庭,几乎不存在了,“人亡”,二太太被打死。我们描述家庭的悲剧,最严重的莫过于“这两句话”。
出现这个家庭危机,除了老牛不自量力,阻挡唐僧取经事业外,还可以从他的家庭自身矛盾来分析。从“拜把子兄弟”孙叔叔的言谈举止中,我们能够看出时人的生活态度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风貌。
孙叔叔最典型的,就是对“牛妻牛妾”的基本态度。
孙大圣高傲无比,喜欢“做老大”“当爷爷”世人皆知。可是,他一贯在牛魔王面前,都是毕恭毕敬的,说明他是从内心“认可”这个大哥。他乍到芭蕉洞时,就非常尊敬地说,“牛大哥开门”。他就是向玉皇大帝借东西,也只是“唱个诺”,好像玉帝从来就欠他钱似的。向太上老君要仙丹,也半要半威胁,口口声声“老官儿”,哪里叫得这么亲切。
你可能不知道,他称呼那个“牛嫂嫂”,可是“尊敬+亲热”啊。老孙自小无爹无娘,“牛大哥”又不在家,是不是暗合了我们的传统文化,即“无父嫂为娘”的孝道文化?
这个亲热程度,我是做过统计的。从孙大圣第一次见到铁扇公主开始,就亲热地叫“嫂嫂”。此后,“叔嫂”两个话不投机,就动起手来,直至老孙使出“钻心”战术,男同志跑到女同志肚子里了,迫使“嫂嫂”拿出了一把“扇子”。这个过程包含标点符号约2900多字,老孙一共称呼了10次“嫂嫂”。
随手举几个例子:(孙大圣)躬身施礼道:“嫂嫂,老孙在此奉揖。”“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,安得不以嫂嫂称之!”满脸陪笑道:“嫂嫂原来不察理,错怪了老孙。”行者笑道:“嫂嫂要见令郎,有何难处?”行者叉手向前,笑道:“嫂嫂切莫多言,老孙伸着光头,任尊意砍上多少。”使用频率之高,口气之亲热谦卑,“空前绝后”,老孙不是“躬身施礼”,就是“满脸赔笑”,完全不是“行者”做派了。说明老孙是很懂得礼节的,也说明社会伦理中,“大嫂”与“小叔”的伦理关系,一般的小叔,是将大嫂当成比自己“大一辈”看待的。
但是,老孙对“二太太”的态度却截然相反。从内心里,老孙对牛大哥不珍惜家庭,外出“倒插门”很有成见。因此,他对这个“夺人所爱、狐媚惑人”的“红颜祸水”,是非常瞧不起的,甚至可能还会为“大嫂子”打抱不平。
老孙第一次见到“二嫂嫂”玉面公主,获知她的身份时,马上翻了脸,故意把金箍棒拿出来,大喝一声说,“你这泼贱,将家私买住牛王,诚然是陪钱嫁汉!你倒不羞,却敢骂谁!”将可怜的“二嫂嫂”吓得魄散魂飞,“跑得粉汗淋淋,唬得兰心吸吸”,回到家里,“抓耳挠腮,放声大哭”,差点尿裤了。
这说明,在古代的“妻妾”文化中,非“正室”的女人,始终地位处于弱势,她们既要承受家庭的无尽压力,同样也要承受社会的强大压力。如果她们一旦出现灾难性事情,也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和援助。因此,生活在那个时代的“二奶”和“情人”,始终是与悲剧命运相联系的。可爱的玉面公主,也难逃这个厄运。悲乎!惨哉!
作为一种社会现象,很多人不会太关心“玉面公主”即“玉面狐狸”的命运。
确实,这个“狐狸精”在火焰山故事中,是作为“反面形象”出现的。因为不管怎样说,她是属于“第三者”插足的。一方面,她是精怪出身,尤其是“狐狸精”,“家庭成分”不好,正是过街老鼠啊。另一方面,她是破坏别人幸福家庭的“罪人”,难道家里有钱,就可以“抢”别人的老公吗?
因此,玉面公主的结局,是得不到很多人同情的,尤其是女同胞的同情。
如果不孤立看待这个“狐狸精”,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来观察,那么,我们就会发现,我们需要关注和同情的,不是一只“狐狸精”的命运,而是在吴承恩笔下,关于一群“女人们”的命运了。她们虽然是以“精怪”的形象出现,但是她们的命运遭遇,更多的还是代表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,在当今社会,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,出现的大量的“志怪”小说,如干宝的《搜神记》,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精怪形象,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纷异的神话世界,这些精怪具有一定的物性特征,也幻化为“人身”的形态,大部分精怪作祟害人,最终大多都被“消灭”。为什么要消灭“它们”?源于精怪不是“人类”,不属于“人”的范畴,也就不属于“被同情”的对象。所以,必须予以消灭。
这种思想一种延续很长时间,并对《西游记》产生了很大影响。在吴承恩的笔下,几乎所有的精怪都被消灭。“玉面狐狸”也是精怪,因此它不具备“活下去”的理由。有些人认为孙大圣灭妖除魔,是为了积累“功果”,打死“力量强”的妖怪,就积累更多的“功果”,我觉得有一定道理,但主要还是人们认识上的差异造成的。
佛说,芸芸众生,皆可成佛。精怪也属于“众生”范围,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,也度他们“成佛”呢?
除了消灭精怪代表一种文化外,牛魔王的女人们,也体现了非常有趣的“妻妾”文化。作为家里“女老大”,“大太太”在家中的地位无疑是很高的。可是,大太太往往是“失宠”的。就如“铁扇公主”一样,外表上居住在名山大川,一心修行,而她的内心,依然在追求幸福生活。要不,孙大圣变成的“牛魔王”一回芭蕉洞,铁扇公主除了一丝幽怨外,表现出的依然是宽容和等待。作为那个时代的女人,虽然有被抛弃的命运,她们除了“认命”接受外,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。
妻妾之间的矛盾也是正常的。并且,妾的地位虽然卑下,但往往由于“一把手”的宠爱,有恃无恐,目中无人,尤其是目中没有“大奶奶”。玉面狐狸当获悉老孙从芭蕉洞而来时,她的反应可谓是“神经质”的,她心中大怒,彻耳根子通红,泼口骂道:“这贱婢,着实无知!牛王自到我家,未及二载,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,绫罗缎匹。年供柴,月供米,自自在在受用,还不识羞,又来请他怎的!”可见,“做小”的对“老大”的不满,不只是从心里不满,也表现在外表上。妻妾的矛盾,也是造成很多人间悲剧的重要原因。
孙大圣对“二奶”的态度,实际上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态度。他们从内心上,对如“铁扇公主”的受害是同情的。孙叔叔明知“大嫂嫂”已被“大哥哥”冷落,依然对“大嫂嫂”深表尊敬和同情,从内心上认可这位“嫂子”。老孙对破坏人们婚姻家庭的“第三者”,也是从内心瞧不起,动不动就恐吓甚至是大打出手。即使她被剿灭,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。
由是,我们可以从中看到,在那个“男权社会”里,妇女的命运始终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在那些悲剧中,她们要不像“铁扇公主”一样,被抛弃也无怨无悔;要不像“狐狸精”一样,被唾弃、被消灭而得不到同情。
时至今日,随着“男权社会”的弱化,“妇女能顶半边天”,不久意味着时代的进步吗?
家庭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,同样,人们通过自身的行动,也会影响历史的进程。
因此,我们不能孤立地区看待家庭,看待自己。只有将自己和家庭置身于这个社会的广阔空间,我们才不会被世相所迷惑,也不会被一时的成功所拖累。
牛魔王在“火焰山故事”中,所表现出来的,就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心态,一种绝对自我的心态,一种不以家庭为核心的心态。
与世隔绝,他不识天时,独力阻挠唐僧也即佛祖的伟大取经事业,逆历史之潮流。试想,古今中外,逆历史潮流的人,有几个能成功呢?绝对自我,就是老子天下第一,从来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,没有把人情世故放在心上。敬人者,人敬之;毁人者,人毁之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试想,逆人情世故的人,有几个能取得成功呢?背叛家庭,就是背叛自己,就是自绝后路,把自己推到一个没有港湾的惊涛骇浪中。试想,逆家庭伦理的人,有几个能成功呢?
作为家庭的一员,就要懂得取舍。取与舍都是一门学问,隐藏着无限的禅机。取,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家庭,热爱自己的家人,精心经营家庭,精心呵护家人,如是,则“家和万事兴”啊。世人都知道这个道理。但是,越简单的道理,做起来却越难。舍,就是要舍弃自己心中的贪欲,除却心中的烦恼。无疑,家庭的事情既繁琐,又不省心。外面的世外桃源,花花世界永远是吸引人的,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。不舍,则永远不会有所得,也不会有解脱的一天。
佛说,什么叫芸芸众生?就是这些被“烦恼”所困的凡夫俗子啊。心中若无烦恼事,便是人间好时节!
有取有舍,舍弃心中的贪欲,就要为家庭积德,广结善缘。铁扇公主和牛大哥,就不是广结善缘的人。本来,衣食无忧,有一把“芭蕉扇”,就应该服务一方,还要什么“四猪四羊、花红表里”呢?看到火焰山肆虐,或者当地百姓有什么苦难,像牛魔王这些有呼风唤雨的本领的名流,难道不可以为当地出力,为社区做好服务吗?不广结善缘,不施行仁慈之心,就很难为自己为家庭积德,迟早要接受社会和自然的惩罚啊。
人生,与社会同行。我们只有置身于社会中,深怀同情之心,深爱身边之人,深负济世之责,深开慈悯之路,广结善缘,多多积德,这个社会不就更加和谐美好吗!
作者:林电锋,鱼羊秘史签约作者。已出版《子未语:半部论语在民间》《看我72变:西游人物众生相》等。